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排险阶段任务已经完成

2014-08-13 09:05:39 柯桥水务

  有效降低溃坝风险 下游“风险区”和“预警区”范围明显缩小

  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排险阶段任务已经完成

  下一步进入后续处置阶段

    中国水利网站8月13日讯(记者 王浩宇 刘彦海 通讯员 任洁 姒清政)8月12日,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堰塞湖排险处置指挥部指挥长刘宁在昭通鲁甸“8·03”地震水利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排险阶段任务已经完成。目前堰塞体总体安全可控。应急排险工程有效降低了溃决风险,下游“风险区”和“预警区”的范围明显缩小。下一步进入后续处置阶段。

    在红石岩堰塞湖“应急处置”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抢险救灾人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的指示精神,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坚定信念,团结协作,不懈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抢险保安靠的是:一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坚强领导,秦光荣书记、李纪恒省长多次深入堰塞湖处置现场,查看险情,果断决策,直接在排险一线指导应急处置工作。二是部队官兵发挥了突击队、主力军的重要作用,解放军戚建国副总参谋长、武警部队王建平司令员多次亲赴堰塞湖现场指导排险工作,武警水电指挥部岳曦司令员亲自指挥堰塞体泄洪槽开挖工作;武警水电部队、成都军区十三集团军、十四集团军、云南省军区等抢险部队斗志高昂,顽强拼博,日夜奋战,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全力以赴实施作业,圆满完成了任务。三是云南省与国家相关部门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多次主持会商,研究堰塞湖应急处置有关情况,积极主动提供支持帮助,针对云南省地震灾情和堰塞湖险情,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云南协助开展抗灾工作。四是中国电建昆明院等技术单位和专家昼夜加班,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精心分析,科学论证,水文气象等部门精心监测和预报预警,为应急排险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五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水电十四局等相关企业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无私帮助,使得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置得以有序顺利实施。

    红石岩堰塞湖具有“巨大、极险、艰难”三个显著特点。“巨大”是指“湖大”、“堰塞体大”、“上游集雨面积大”。“极险”是指堰塞湖水位上涨迅速、直接威胁区内人多、地多、电站多。“艰难”是指应急处置难度极大。

    目前,红石岩堰塞湖“应急处置”阶段工作目标已经实现:应急排险工程任务已完成;应急处置标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应急处置后堰塞体总体安全可控。

    堰塞湖应急处置分为“应急处置”、“后续处置”和“后期整治”三个阶段。堰塞湖排险处置指挥部在“应急处置”实施过程中提前研究了后续处置相关问题,借鉴国内外大型堰塞湖处置的先进经验,针对红石岩堰塞湖的具体情况,组织技术力量反复研究,形成了后续处置工作的思路,制定完成了后续处置的方案,并报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

    后续处置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在“应急处置”阶段形成的泄流槽基础上,进一步扩槽深挖,以减少单宽流量,降低溃堰风险。二是进一步提高堰塞体右岸应急泄流通道的泄流能力,使堰塞湖水量水位得到有效降低。三是健全水文气象预警预报机制,为堰塞湖处置及其上下游群众转移避险和水电站运用提供及时有效服务。四是实时监控堰塞湖及其周边地区,严防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造成次生灾害,群测群防,避免发生人员伤亡;特别是后续处置的施工安全,一定要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通过后续处置措施,可进一步提升应急阶段工程措施的效率,减轻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堰塞湖水量水位,减少不确定性,增加稳定性,为改善堰塞湖上下游地质环境,特别是下游天花板水电站库区的田坝村潜在堆积滑移体,创造更好的条件,减轻堰塞湖对上下游人民群众及水电站等基础设施的灾害影响,避免上游小岩头电站厂房被淹,适时启动下游天花板、黄角树等电站大坝的安全运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作者: 王浩宇 刘彦海 任洁 姒清政 
责任编辑:郑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