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12-03 14:03:35 柯桥水务

     首都供水借助创新驱动之力实现发展新的跨越

 来源:中国供水节水

 
  2001年至2011年,是北京自来水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集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主动适应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创新发展,确保了首都供水安全。集团先后荣获“首都文明行业”、“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5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圆满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和各种国际、国内重大会议的供水保驾重任。

  十年来,集团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明确了“确保首都供水安全”企业使命,坚持走集约型内涵式发展道路,确定了“四个必须”指导思想,“外部开源,内部挖潜”、“在少水中增水,在无水中生水”等经营理念,集中精力致力于推进供水主业发展。集团先后完成了平谷应急水源、第三和第八水厂应急水源、“三厂一线”、第九水厂应急改造等重点工程,使集团供水能力在衰减――挖潜扩大――再衰减――再挖潜扩大的波浪式运行发展状态中,全市日供水能力从最低265万立方米增至342万立方米,多次突破百年历史纪录的供水高峰得以平稳度过,首都供水保障度大大增强。

  十年来,集团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强化管网管理,确保了城市供水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首都安全供水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2006年在全国首次应用供水管网漏失监测预警系统,在供水管线上安装了3000多个“电子眼”,实现 “防范为主,抢修为辅”的管理模式。构建了96116客户服务中心,将供水调度、管网管理、应急抢修、水质检测有机整合,形成了应急抢修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先后研制并应用了应用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为应对突发事故调度指挥的“高效、准确、及时”提供了科学手段和技术支持。全市供水管线随着城市的建设快速发展,供水管网从6043公里发展到11583公里,供水服务面积从559平方公里增加到1031平方公里。2011年,集团主动检查管网破损隐患同比上升11%,主动检出率超过50%,节约水量3108万立方米;供水管网发生明漏事故与上一年相比下降14%,大大降低了管网破损事故的影响和水资源流失。在管网规模扩大、外界扰动加剧的情况下,管网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隐患检出率逐年上升,管网安全保障度明显提升。

  十年来,集团始终坚持“水质是生命”的质量观,把确保水质安全可靠视为企业的生命之源、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要求全体员工“不错眼珠”地盯紧水质,以水质保障来引领和推动集团工艺、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集团不惜投入巨资,积极采用国内外领先的水处理技术,出厂水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检测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立了由实验室、移动监测和在线监测组成的立体化水质监测构架,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用户终端水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和质量控制。建立丹江口水库中试基地,检验北京现有水厂处理工艺、供水管网对南水北调原水的适应性,确保2014年北京能够安全畅饮千里之外的南来之水。集团水质检测能力从105项增加到205项,2007年6月集团自来水水质在全国同行业率先达到国家新颁布的106项饮用水卫生新标准。取水口预处理技术、出厂水有机物控制方法、活性炭吸附技术、高密度澄清工艺、加砂沉淀工艺、膜技术等深度水处理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水源多样化、水质复杂化的情况下保证了首都供水安全。

  十年来,集团始终以“以用户满意”为目标,确定了“亲情服务”的服务观和“设想在用户前面”、“比用户的需求做得更好”、“投诉就是事故”等服务理念,提出了打造集团“金牌服务”的目标,首都供水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集团完成了城区楼房居民自来水查表到户工作,京城延续50余年用户轮流收水费的方式成为历史。实现了与18家金融机构实时缴费对账,开辟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银行划拨、自助终端等多种缴费渠道,实现了用户缴费不出门。将原供水服务热线升级为96116客户服务中心,形成了集业务受理、业务查询、投诉举报、监督反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服务窗口。瞄准国内同行业供水服务的最高水准,启动了金牌服务创建活动,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培育服务文化,全面推进优质服务常态化,全力打造具有首都供水特色的金牌服务体系。2011年,集团在北京市开展的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中,荣获了综合测评第一名的好成绩,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今后,集团将一如既往地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抓住发展机遇,围绕“挖潜补能、强基精管、转型增效、乘势发展”总体要求,自觉地服从并服务于首都发展大局,全面加强首都供水安全体系建设,使集团逐步成为在国内供水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现代化供水企业,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骆黎斌)